过去几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增长最大最快的就是私募
基金。从过去的几千家到今天登记备案的私募超过上万家。而
私募基金管理的股票规模也超过了公募基金。在大洋彼岸的另一头,美国的私募基金有另一个高大上名称:对冲基金。
全美金融行业最富有人群中有一多半来自对冲基金,他们的生活也被近期火爆美剧《亿万》所描绘出来了。坐着直升飞机去吃晚饭,开着法拉利上班,客户多是大公司的养老金,住在千万美元的豪宅中。未来,中国的私募基金也将开始像美国的对冲基金那样体系化运作。今天也从笔者阅读的对冲基金风云录系列中,再次和大家展示一个全面的对冲基金行业。
哪些人可以被对冲基金录取?
如果要进入顶尖的对冲基金,你必须证明自己足够聪明。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有一个名牌学校的学历,比如哈佛,耶鲁,斯坦福,普林斯顿这种。这些全球最优秀的名校被看做Target School。除非你特别优秀,或者行业资历特别强,否则普通学校毕业的人几乎没有可能加入对冲基金。
其次,一般你需要几年的卖方或者买方工作经验。不过美国大部分对冲基金是以交易员模式为导向,他们更喜欢从卖方挖人,一般是卖方顶尖的分析师或者是自营的交易员。比如Steve Cohen就是交易员出身;最近准备买下匹斯堡钢人队的David Tepper也是前高盛的交易员。当然,一般能够进入顶级卖方的,也具有很强的学历背景。
第三,许多对冲基金喜欢招身体素质一流的男性。这个从90年代的老虎基金开始,逐渐成为一个不成文的惯例。这批人往往是大学生的体育特长生,或者是橄榄球队的成员,或者是曲棍球队成员,单纯跑步的都很少。他们一般身材高大,肌肉发达,精力旺盛,有很强的抗压能力。而且很多对冲基金的员工,长得还很帅,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秃顶,肥胖,油腻男。